搜索
您想要找的

面向教育国际化,上海建桥学院开设2021全球素养实验班

立足应用人才 对标临港企业 培养全球素养 增强就业能力

2021-06-12423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全球素养(global competence,又译全球胜任力)正成为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面向教育国际化,上海建桥学院为在校生开发全球素养课程。学校首批2021全球素养实验班于65日开班,至716日结业。



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姜海山,上海建桥学院校长朱瑞庭、党委书记江彦桥、副校长杨俊和、副校长陈伟等校领导出席开班仪式开班当天,上海纽约大学原校长俞立中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中心原主任赵中建教授,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左飚教授,应邀为培训班50余名学员做专题报告。



参加本次全球素养实验班的学员,为2018 5000 多名学生中择优选拔 55 名学生。实验班教学共分两个阶段,使用中、英双语教学。

第一阶段课程自65日至711日,开设全球素养系列专题报告。报告围绕大学生全球素养的内涵、培养途径及成效、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经济与贸易、国际组织与中国、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走出去”战略、智能制造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产业布局与规划、跨国公司多媒体技能、跨国公司求职等。

第二阶段课程自712日至716日,开设全球素养训练营。主要活动包括参观临港企业、涉外礼仪讲座、高桌餐、涉外文书写作、商务信函写作、模拟应聘(面试)、 国际知识竞赛、模拟辩论赛和团队拓展训练等。



授课教师聘请国际教育和国际问题资深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专家、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中心专家、临港跨国公司经理及海归背景业务主管等。


全球素养:融入世界的技能

人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元、相互关联且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不论是流行疾病、气候危机还是贫困问题,全球性的挑战必须靠全球性合作来解决。学生们应当学会和来自不同领域、文化、价值体系的人们合作,以解决复杂问题并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让年轻人做好融入世界的准备,绕不开对全球素养这一概念的认知和理解。



《全球胜任力》译者、华东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赵中建,在专题讲座中,对全球素养内涵进行深度解读。

201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美国哈佛大学正式发布PISA 2018“全球素养”评估框架,其定义包括如下4个维度:能够分析地区、全球及跨文化议题;能够理解和欣赏他人的视角与世界观;能够进行开放、恰当、有效的跨文化互动;能够为人类共同的福祉与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

分析对比了各国国际组织提出的适应时代需求、符合社会发展、人类共同追求核心素养赵中建教授指出,国际教育界足球彩票核心素养可以达成的共识是基础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会技能。这三大能力关注认知性素养和非认知性素养,体现了教育界的发展趋势。



“全球素养”通过培养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多元视角的思维、跨文化的沟通技能以及采取行动来改变现状的意愿和能力让年轻人更好应对全新的问题:他们在一种跨文化的环境中进行工作;他们要使用现在还未发明出来的技术;他们需要解决我们从未想到过的问题他们在未来将从事目前尚不存在的工作。

“全球素养的强弱与学业水平的高低之间没有一个等号,即学业水平不能决定一切。”赵中建教授认为,全球素养不是学科学习的产物,而需要专门的关注和培养。帮助年轻人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做好准备这或许是我们今天在深化教育改革,重视跨学科教育和全球素养培养,重视核心素养培养尤其是Creativity培养的目的所在。

 

教育国际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全球胜任力的提出,与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密切相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教育国际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培养适应国际新形势的全球化人才业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姜海山在开班仪式上表示。

“‘一带一路倡议’的宗旨,就是我国发展与沿岸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左飚教授在双语主题讲座“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为同学们做了进一步剖析。“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企业家在出国经商的同时要弘扬中华文化,理直气壮地传播中国声音,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要让项目所在地的民众对中国理念、中国政策和中国规则从理解、接纳继而欣赏、仰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在呼吁同学们“汲取中华文化的真知灼见,建设更加灿烂的人类文明”的同时,左飚教授也对文化概念、文化多元作了深入阐述。在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的过程中,他指出,差异是和谐的基础,多样是丰富的前提。生态有多样性,文化亦有多元性。

“世界是由多元文化构成的,而文化之间是有差异的,必须认同这些差异,尊重不同的文化,但我们更需要看到人类的共同之处。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复杂问题,各国人民需要携起手来,合作共赢,促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上海纽约大学原校长俞立中教授在专题讲座“大学生全球素养培养途径和成效”中指出。



俞立中教授还以上海纽约大学为例,分析学校在面对教育观念的挑战、学习方法的变革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他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大学教育不应该仅仅建立在一种文化的基础上,而需要建立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一起学习和生活,看到一个完整的世界,让世界成为学生的课堂。“全球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孩子们打开视野,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认同多元文化,关注全球问题,提升全球胜任力,积极参与全球复杂问题的解决。从而,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认识真正的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获得足球彩票的幸福感。”

 

开展全球素养教育 提升学生竞争力

全球素养教育势在必行,如何开发全球素养课程、推动全球素养教学、有效开展教学评估?


今年,上海建桥学院筹备开设全球素养教育实验班。在课程设置中,分理论与实践板块,开设全球素养系列专题报告、全球素养训练营,聚焦特定主题、知识、技能,丰富学习体验。实验班课程也采用中英双语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外语技能,同时也鼓励学生以语言为纽带,探究不同语言下的历史、文化背景,真正从全球视角进行思考与行动,更深刻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另外,为了保证实验班教学质量,更综合开展教学评估,课程聘请校内有海外学习背景的10名指导教师,每一名教师指导一个小组。指导教师将随堂听课,专题报告后组织本组学生研讨,全程参与全球素养训练营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身的进步与不足。



上海建桥学院校长朱瑞庭表示,学校开设“全球素养”实验班的初衷和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立足应用人才,对标临港企业,培养全球素养,增强就业能力。”《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为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和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要努力培养具有上海精神、中国情怀、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贡献。举办这次全球素养实验班,是学校在培养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上的一次积极探索,是学校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改革行动,学校希望借此深化对学校统领人才培养的八项“核心素养”之“国际视野”的理解和发展,推动学校构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十四五”起好步、迈新步。


热点新闻